中國政府網|重慶市人民政府網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政務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規劃信息 > 專項規劃

[ 索引號 ] 115002227398230135/2023-00010 [ 發文字號 ] 綦江府辦發〔2022〕55號
[ 主題分類 ] 水利、水務 [ 體裁分類 ] 其他公文
[ 發布機構 ] 綦江區政府辦公室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2-09-07 [ 發布日期 ] 2022-09-18

重慶市綦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重慶市綦江區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


各街道辦事處、各鎮人民政府,區政府相關部門,有關單位:

《重慶市綦江區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已經區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

?

???????????????????????????重慶市綦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9月7日

(此件公開發布)







重慶市綦江區水安全保障

十四五”規劃

20212025年)













20229



目 錄



第一章水安全保障現狀及形勢 7

第一節 “十三五”主要成就 7

第二節 面臨的新形勢 11

第二章總體要求 15

第一節指導思想 15

第二節基本原則 16

第三節目標任務 18

第四節總體布局 20

第五節分區規劃 22

第三章消除洪水隱患,保障江河安瀾 25

第一節實施防洪工程提升行動 25

第二節提升薄弱環節防洪能力 26

第三節提高監測預警預報水平 27

第四節加強水旱災害風險防控 27

第四章齊抓節水與供水,構建城鄉供水網絡 29

第一節堅持節水優先政策 29

第二節加快供水骨干水源工程建設 30

第三節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 31

第四節實施現代化灌區建設 33

第五章加強保護與修復,改善河湖面貌 34

第一節持續推進河長制工作 35

第二節大力推進水土保持生態建設 35

第三節加強重點河湖生態保護和綜合治理 36

第四節持續開展水美鄉村建設 36

第五節促進農村小水電綠色發展 37

第六章強化管理能力建設,提升公眾服務水平 38

第一節依法治水管水,維護良好水事秩序 38

第二節嚴格水資源管理,優化水資源利用 38

第三節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務水平 39

第四節強化河湖監管,推進幸福河湖建設 39

第五節創新工程管理,提高建設運營能力 40

第六節深入實施后期扶持,改善移民生產生活條件 41

第七節完善體制機制,提升水治理能力 41

第七章提升科技文化水平,促進水利高質量發展 42

第一節創新水利科技文化體制機制 42

第二節強化水利新技術研發及應用 42

第三節保護傳承弘揚水文化 42

第四節加快推進智慧水利建設 43

第八章激發改革活力,破解水利發展瓶頸 44

第一節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保障水利建設資金需求 44

第二節推動產權制度改革,激發水利發展活力 45

第三節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夯實水利高質量發展基礎 45

第九章南部中低山區水安全保障規劃 46

第一節區域基本情況 46

第二節存在問題分析 47

第三節規劃任務 48

第十章環境影響評價 50

第一節主要環境現狀 50

第二節主要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51

第三節環境影響減緩對策和措施 53

第十一章保障措施 55

附表:1.綦江區“十四五”防洪減災建設項目清單

2.綦江區“十四五”城鄉供水網絡建設項目清單

3.綦江區“十四五”河湖流域保護與修復建設項目清單

4.綦江區“十四五”水利科技文化及改革創新建設項目清單

附圖:1.綦江區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規劃重點水庫工程分布圖

??????2.綦江區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規劃重點引、調、提水及連通工程分布圖

3.綦江區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規劃重點防洪工程分布圖

4.綦江區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規劃重點供水工程分布圖



重慶市綦江區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規劃

2021—2025年)


水安全關系到國家資源安全、生態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安全。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把水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為解決新老水問題、保障水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十三五”時期,綦江區各級黨委、政府以及水利等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堅持“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落實中央十六字治水方針,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水利行業監管、全面推進河長制等重大改革,全區水利基礎設施得以完善,水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但在防洪減災、供水安全保障、水生態環境保護、水管理等方面還存在明顯的短板,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鞏固全面小康社會成果還有相當的差距。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人民群眾對持續水安瀾、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的公共服務需求有了更高的期望,洪澇風險依然是高質量發展最大的威脅,優質水資源供給不足愈發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嚴峻挑戰,健康宜居的水生態環境治理保護任重道遠,智能高效的水管理亟待加強。

“十四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對全區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新挑戰新要求新任務。

2019年5月—2021年6月,根據水利部“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要求和區委區政府相關部署,區水利局在深入調研、充分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全面總結綦江區水利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情況,結合《重慶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規劃思路報告》,分析目前水安全面臨的新形勢,硏究提出“十四五”期間水安全保障規劃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重大舉措等,編制完成《重慶市綦江區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規劃》(審議稿)。


第一章水安全保障現狀及形勢


第一節“十三五”主要成就

“十三五”時期,全區水利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堅持“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的重要指示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為主線,并加快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加強涉水事務監管、健全水利發展體制機制,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目標,全區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

經過“十三五”期間的建設,完成總投資27.27億元。主要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工程性缺水短板加快補齊。一是建設完成骨干水源工程4處。包括:新建黃沙中型水庫、茶樹灣?。?)型水庫、月露?。?)型水庫,擴建拱橋?。?)型水庫。二是有序推進福林中型水庫進入正常施工,加快推進藻渡大型水庫、梅子橋中型水庫、馬龍、中崗等小型水庫工程前期工作,完成總投資72132萬元。

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明顯提升。一是續建綦江城區段、新建橋河段、三江段等河道綜合治理工程,綜合治理河道長度累計14.66km,投入資金10394萬元,保護城區防洪安全。二是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工程11處,累計投入資金19117萬元。三是實施隆盛鎮甘溪槽山洪溝治理工程,保護人口0.2萬人,投入資金395萬元。四是實施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治理工程,整治長度33.58km,累計投入資金1850萬元。五是完成22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完成投資3667萬元。

農田水利建設大力發展?!笆濉逼陂g,全區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一是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建設,新增灌面0.02萬畝,改善灌溉面積5.64萬畝,恢復灌溉面積3.5萬畝,完成投資4993萬元。二是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新建管道198.75km,改造小水源1處,完成投資882萬元。三是實施山坪塘、渠道整治工程。完成20個街鎮山坪塘整治1331口,新增灌溉面積0.93萬畝,改善灌溉面積4.95萬畝,完成投資11995萬元;整治渠道102.1km,完成投資1075萬元;新建芹菜溝機電提灌站,完成投資55萬元。

城鄉飲水安全建設成效顯著?!笆濉睍r期,全區飲水安全建設成效顯著,共計完成441項村鎮供水工程,完成投資63739萬元;完成城區供水工程36處,完成投資19308萬元。

水生態治理卓有成效。一是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成效明顯。十三五期間,實施完成了治理水土保持項目9處,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7.37km2,覆蓋收益人口2.9萬人,完成總投資2992萬元。二是水資源節約保護不斷加強。新建完成城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程2處,完成投資750萬元,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8處,完成投資438萬元。開展節水型社會載體建設工作,建設節水型居民社區、節水型單位及節水型企業145個,提高清潔水利用效率。完成投資307萬元。項目區水質得到較大改善,重要江河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明顯提高。

農村水電建設管理得到加強?!笆濉逼陂g,全區農村小水電事業快速發展,大力開展農村水電項目建設,實施12處水電站增效擴容工程和48處綠色水電創建及標準化改造,共計完成投資35022萬元。

水利行業能力建設得到提高。一是水文設施建設方面,完成古南、安穩水文站工程建設、升級改造墑情站7座。二是水利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新建綦江區洪旱災害防御預警系統、建設水位報汛站6座,監測綦江城區水位、雨量、流量,為城區防洪提供科學翔實的水文資料。水利信息化建設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水文設施及水利信息化累計完成投資925萬元。三是開展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完成大中型移民后期扶持項目38個,累計投資4094萬元。四是實施河道管理能力建設,實施河道、水庫劃界、采砂規劃、岸線利用規劃等,完成投資1158萬元;實施河長制建設,完成投資268萬元。五是實施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山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等工程,累計投資5200萬元。

專欄1 綦江區“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完成情況

序號

指標名稱

單位

2015年現狀

目標值

2020年

指標

屬性

1

新增蓄引提供水能力

萬m3

2766

2766

預期性

2

農村集中供水率

%

[85]

[85]

預期性

3

農村自來水普及率

%

[80]

[80]

預期性

4

用水總量

億m3

[2.16]

[<2.82]

[2.0216]

約束性

5

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

m3/萬元

[77.05]

[<30]

[<30]

約束性

6

灌溉水利用系數


[0.4695]

[0.49]

[0.49]

預期性

7

5級以上堤防達標率

%

[90]

[86]

預期性

8

山洪災害易發區監測預警預報設施覆蓋率

%

[90]

[90]

預期性

9

有效灌溉面積

萬畝

38.48

34.59

預期性

10

水情信息化自動采集率

%

[80]

[80]

預期性

11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

km2

203.1

67.37

預期性

12

重要河庫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

%

[100]

[100]

預期性

13

城鎮和工業用水計量率

%

[90]

[90]

預期性

14

要江河“河長制”覆蓋率

%

[100]

[100]

預期性

注:1.上表中[ ]內為期末達到數,其余為5年累計值。


第二節 面臨的新形勢

“十四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深入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和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要求水利承擔更大的歷史使命,加快實施國家水網、重大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重大引調水、防洪減災等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維護水利基礎設施安全,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提高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水平,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因水而生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綦江區是重慶主城都市區的重要戰略支點,道路交通便捷,是通往貴州、云南、廣東的重要陸地通道,水能、礦產及旅游資源豐富。是參與主城都市區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空間分工的區域性中心城市,重點發揮區位、產業、規模等綜合優勢,培育產業集群,強化區域交通樞紐功能,輻射好傳統腹地。綦江區作為一區一域,將不斷增強戰略意識、責任意識,搶抓機遇,全力打造“一點三區一地”,即打造主城都市區重要戰略支點,西部陸海新通道渝黔綜合服務區、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區、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發展試驗區、知名休閑旅游目的地,堅持一體化、同城化、融合化,在推動綦萬“聯”起來中建好重慶“南大門”,實現高質量發展。

對照新時代新要求,綦江區水利存在不少差距和突出短板弱項,水安全面臨嚴峻形勢與挑戰:

防洪減災體系不完善,防洪能力不強。一是防洪基礎能力不強。全區洪澇災害頻繁,受災嚴重。綦江區水系發達,城區依河而建,其余重點鎮多臨河而建,過境洪水峰高量大、持續時間較長,部分區域防洪工程措施未達到規定防洪標準,局部河道狹窄,部分跨河建筑物阻水嚴重等因素,導致城區防洪能力不足5年一遇,超標準洪水防御難度更大。防汛預警預報系統不完善,水文監測尚未實現有防洪任務的河流水庫全覆蓋,墑情監測水平較低。大中型水庫少,上游大型藻渡水庫等尚未建成,缺乏骨干大中型水庫攔蓄洪水。二是山洪災害防治難度大。近年極端天氣增多,山洪災害事件頻發,且涉及面廣,山洪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伴隨發生,災害損失日趨嚴重,加之山洪災害有突發性、偶然性等特征,致使防治難度極大。三是洪災損失較大。隨著經濟的增長、人口財富集聚加快,同等量級洪水造成的洪災損失將越來越大,對防洪保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保障防洪安全任務將更加艱巨。面對防洪體系存在突出問題,需要著力加快解決城鄉防洪薄弱環節,提升洪水防御能力,防范化解水災害安全風險,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

工程性缺水突出,城鄉供水安全保障程度不高。一是工程供水保障能力弱。全區已建成中小型水庫136座,其中除2座中型水庫外,其余134座是以?。?)型水庫為主的小型水利工程,對當地水資源的調控能力弱,網絡化程度低。全區水源工程空間分布不平衡,北多南少,分布不合理,水庫集雨面積749.18km2,僅占幅員面積的34.33%,蓄水保水能力差,加之骨干水源工程較少,根本無法提供水源保障。目前全區人均蓄引提水能力321m3,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73%,水源保障能力不足。二是城區供水能力不足。城區雙水源供水格局尚未形成,目前,綦江城區現狀以魚欄咀水庫為水源,由文龍水廠、通惠水廠和三江四鋼水廠供水,三江老工業基地從綦江提水。老城區存在供水管網布局不合理、老化嚴重、輸水能力差,嚴重影響了供水水量和供水穩定,新城區供水管網布局不完善,亟需進行管網延伸及改造,改善城區供水條件;重點場鎮主要以小型水庫為水源供水。城鄉一體化供水網絡還未形成。三是農田灌溉設施薄弱。目前用于農業灌溉的中型骨干水利設施數量少,水庫工程集雨面積北多南少,分布極不合理,且水利工程渠道配套普遍較差;全區有效灌面34.59萬畝,僅占耕地面積的32.44%,耕地灌溉率較低;灌區規模普遍偏小,中型灌區少,水源保障程度不高。四是節水化程度不高。部分地區用水方式粗放加劇了供需矛盾,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不高;全區節水灌溉發展滯后,節水灌溉水平較低?,F狀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約為0.49,低于全國平均值0.559。五是城鄉用水矛盾突出。部分農業灌溉水源長期被城鎮發展用水擠占,干旱時期農業灌溉缺水較嚴重。

水生態形勢嚴峻,河湖健康存在安全隱患。人口密集地區的部分河道內水質較差,多呈Ⅳ類或者Ⅴ類水質,影響群眾生活生產環境,水生態環境不容樂觀;農村河道數量眾多,大多未開展農村水系綜合整治;水土流失問題仍然突出,目前全區水土流失面積70.14萬畝,水土流失嚴重,坡耕地面積大,生態環境脆弱,治理難度大。新老水生態環境問題疊加增加了治理難度,迫切需要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生態環境,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的要求。

水科技水文化基礎薄弱,影響水利高質量發展。一是水科技較薄弱。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綦江區基層水利人才存在不足,水利科技創新方面,科研平臺缺乏,體制機制尚未有效建立,科技研究薄弱;水利信息化、智慧化水平不高。二是水文化培育尚不完善。水利遺產、水文化古跡、紅色革命文化精神挖掘保護弘揚不夠。水利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快水利科技創新,通過實施藻渡水庫等重大水利工程,攻克一批技術難關、研發一批新技術新工藝、應用一批新技術新成果,有效提升水利科技含量;延續歷史文脈,將綦江的歷史文化、山水文化與城鄉融合發展,以東溪古鎮、恐龍足跡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等為載體,充分挖掘和傳承水文化的歷史價值和時代價值,不斷豐富和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信息化基礎設施體系不完善,智慧化程度不高。目前綦江區水利信息化水平較低,信息化基礎設施體系不完善,存在信息系統條塊建設、集約程度不高、信息系統建設相對滯后等問題,亟需建立智慧水利信息化系統,建設水利信息一體化。

水治理體系不完善,水治理能力存在不足。穩定長效的水利投入機制尚不完善,政府投資杠桿作用發揮不充分,水市場主體培育乏力,水市場發育不足,水市場作用發揮不明顯,盈利性項目與公益性水利工程未能有效整合,不能全面激發社會投入水利建設的活力。在“以水定產、以水定城、以水定人”方面的意識存在不足,水資源浪費現象仍然存在。水價改革特別是農業水價改革進展較慢,良性水價形成機制難以全面建立。節水激勵機制不完善,尚未形成完善的財稅引導和激勵政策。部分水利工程長效運行管理機制不健全,存在管理和維修經費不落實、管護工程配套不完善、管理手段較落后等問題。人才隊伍結構亟待優化,高層次人才較為缺乏。水文化市場培育不夠,與水利工程建設、運行未能有效結合,水文化理念尚未深入人心。水利監管標準化、規范化程度不高,部分責權和程序不明確,體制機制不健全,水利監管層級間、區域間業務協同不夠,監督力度整體薄弱。水法規仍需充實完善,執法隊伍不穩定,現代化執法監管等設備應用不足,執法能力有待提升。


第二章總體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重要指示要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國家戰略和“一區兩群”等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為治水思路,全面落實市委五屆九次全會精神和“一區兩群”協調發展要求,堅持“五水統籌”,配合實施“一核兩網·百庫千川”,統籌好水的資源功能、環境功能、生態功能,筑牢水安全保障底線;突出綦江水網建設,加快推進水源、防洪、水生態、科技文化建設,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滿足人民群眾對持續水安瀾、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的需求;深化水利改革創新,推進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全區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第二節 基本原則

堅持節水優先、高效利用。堅持節水優先方針,把節水作為解決全區“新老水問題”的重要舉措,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建設節水型社會,形成節水型生產生活方式,不斷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全力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堅持問題導向、補齊短板。緊扣水災害、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等存在的問題,補齊水利設施短板,補強水利發展弱項,集中力量建設一批事關全局、保障民生的重點水利工程,加快構建水利基礎設施網絡,著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為實現“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提供可靠的水利支撐。

堅持人水和諧、系統治理。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國家戰略、全域統籌,落實保護優先、自然恢復和治理修復統籌的方針,統籌解決水多、水少、水臟、水渾問題,統籌謀劃水旱災害防治與水資源保護、水生態修復等各項工作,維護河湖水系健康,加快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努力實現高品質生活。

堅持兩手發力、改革驅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監管和引導引領作用,統籌兼顧、綜合施策,系統解決新老水問題,推進河湖系統保護和水生態環境整體改善。堅持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把人才和科技創新作為引領水利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和投融資模式,著力推進水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不斷增強水利可持續發展能力。

堅持依法管水、協同治理。構建完備的水治理體系,加強涉水事務監管,強化部門協作,提高化解水事矛盾糾紛、水安全風險防范的能力。加強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轉變水行政部門職能,提高水利公共服務水平。

第三節 目標任務

到2025年,基本滿足人民群眾對持續水安瀾、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的需求,綦江水網初具雛形,涉水事務監管體系基本建成,水安全保障能力明顯增強。

到2035年,綦江區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建成綦江水網,基本實現綦江水利現代化。

防洪減災能力進一步增強。一是加快實施城鄉防洪護岸及其提升工程,著力解決城鄉防洪薄弱環節,綦江干流和重要中小河流防洪減災體系進一步完善,城鎮建成區、工業園區、人口聚集重點區等重點區域防洪能力穩步提升。二是全面消除現有病險水庫安全隱患,防汛抗旱能力提升取得顯著成效,5級及以上江河堤防護岸達標率達到88%。水旱災害風險防范化解能力明顯增強。

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及保障能力得到提升。節水型生產和生活方式基本建立,城鄉供水保障和抗旱應急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區年用水總量控制在2.95億m3以內,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均較2020年降低15%;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1。加快建成以大中型為主、小型為輔的水資源優化配置格局,城鄉供水保障能力和抗旱應急能力明顯增強,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0.87億m3,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基本達到85%以上。

幸福河湖建設取得成效。重點河湖基本生態流量達標率90%以上。人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重點地區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2%以上。涉水空間管控制度基本建立,河湖水域面積穩步增加,河湖岸線保護與生態修復得以加強。

水利科技文化實力增強。水利科技文化體制機制比較完善,水利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實現突破,力爭推出一批重大水利科技研究成果,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得以廣泛應用。智慧水利初步實現。水文化得到保護傳承及弘揚,水工程和水文化融合發展。水利科技人才隊伍蓬勃發展。

行業管理能力明顯提升。水利體制改革、機制創新及法治建設不斷加強,涉水監督能力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水安全風險防范化解能力明顯增強,水利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水利人才隊伍結構明顯優化,治水管水能力顯著提升。

專欄2 綦江區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規劃主要目標指標表

序號

指標名稱

單位

“十三五”規劃目標

2020年

完成

2025年規劃指標

指標屬性

1

5級及以上堤防達標率

%

/

[86]

[88]

預期性

2

全區用水總量控制

億m3

[<2.82]

[<2.82]

[<2.95]

約束性

3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下降

%

[<29]

[<29]

[<15]

約束性

4

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

[<30]

[<30]

[<15]

約束性

5

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


[0.49]

[0.49]

[0.51]

預期性

6

新增水庫總庫容

億m3

/

/

[0.44]

預期性

7

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

億m3

[0.49]

[0.23]

[0.87]

預期性

8

農村自來水普及率

%

[80]

[80]

[85]

預期性

9

耕地灌溉面積

萬畝

/

34.59

36.36

預期性

10

水土保持率

%

/

[70]

[>72]

預期性

11

重點河湖基本生態流量達標率

%

/

/

[>90]

預期性

12

農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費收繳率

%

/

[90]

[>95]

預期性

注:1.表中[ ]內為期末達到數,其余為5年累計數。

2.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按照原標準(工程供水人口20人以上納入統計范圍),從“十四五”開始,自來水普及率統計指標將發生變化(工程供水人口100人以上納入統計范圍)。

3.水土保持率是指區域內水土保持狀況良好的面積占區域國土面積的比例;

4.重點河湖基本生態流量達標率是指納入生態流量保障重要河湖名錄的河

流和湖庫控制斷面基本生態流量保障目標實現比例。

5.農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費收繳率指集中供水工程實收水費占應收水費的比例。


第四節總體布局

由《重慶市綦江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時期,全區將加快綦萬一體化同城化融合化步伐,打造主城都市區重要戰略支點,推動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渝黔綜合服務區、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區、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發展試驗區和知名休閑旅游目的地。水安全在綦江區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和作用,因此,科學構建與綦江區發展定位和目標相匹配的水安全治理體系至關重要。

“十四五”期間,結合綦江區水安全現狀及面臨的新形勢,將重點開展四大體系建設:防洪減災體系、供水保障體系、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體系、水利綜合管理體系。

完善防洪減災體系。堅持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加強防洪能力建設。推進綦江河防洪整治、中小河流綜合治理、城市內澇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山洪溝治理、建設一批大中型水庫工程等,提升城市防洪能力。加強智慧水利在防洪方面的建設,推進水文站網等建設,構建洪澇災害群測群防體系。

加強供水保障能力建設。一是堅持節水優先,強化節水型社會建設,加強工業節水減排,進一步挖掘現有工程供水潛力,構筑現代化水安全保障體系,為增強主城都市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核心引擎功能提供水利支撐。二是堅持水資源統籌一體化配置,圍繞“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高品質生活充分展現”的目標,積極引入市場機制,優化調整區域供水工程布局,通過城市供水管網延伸至周邊村鎮和新建規?;こ?,形成水源統籌、水量保障、水質安全的城鄉供水一體化新格局。依托大水源、大水廠、大管網、大公司和統一的城鄉供水市場,采取“以城帶鄉、以大帶小、以大并小”的方式,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供水。三是推進中型灌區改造、農村水系連通等工程,改善農業灌溉用水條件。

加強重點河湖流域保護與修復。一是持續推進河長制工作,智能化、精準化實施“一河一策”。二是推進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堅持水土保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并與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相結合,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三是加強重點河湖流域保護和治理。通過實施對綦江河城區段、登瀛河、橋河等重點河流保護與治理,達到改善河流水質,修復河流水生態,治理河流水環境,提升河道景觀環境的目的。四是持續開展水美鄉村建設。重點實施綦江區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工程、綦江區東丁河流域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工程等流域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改善河湖水環境質量,建設水美鄉村。五是促進農村小水電綠色發展。加強重點流域內農村小水電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

提升水利綜合管理能力。一是強化管理能力建設,提升公眾服務水平。依法治水管水,維護良好水事秩序。以“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系統護水”為目標,深入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水利工程質量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建立與現代工程管理相適應的建管體系等。二是提升科技文化水平,促進水利高質量發展。創新水利科技文化體制機制,完善科技管理基礎制度。加強水文化宣傳,推進水文化與旅游等融合發展。強化水利技術研發及應用。研究和發展包括農業節水、防洪保安、水土保持、河庫生態修復、村鎮供水等方面的水利科技項目。保護傳承弘揚水文化。提升打造水文化內涵,加強水利文化景觀建設,建設水情教育基地。四是推進智慧水利建設。以互聯網融合創新為突破,提高水利數據和平臺利用效率,加快推進“互聯網+”水利公共服務。


第五節分區規劃

根據綦江區發展戰略定位,結合自然地理條件、水資源條件等,本次規劃劃分為四個區域,即北部嶺谷區、西部中低山區、東部低山丘陵區、南部中低山區。

北部嶺谷區:包括古南街道、文龍街道、通惠街道、新盛街道、三角鎮、橫山鎮等街鎮,該區域是綦江城市人口的宜居區,綦江河、通惠河、登瀛河和沙溪河四條河流穿插交錯。同時,該區域是主城都市區重要戰略支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區域性交通集散、科技創新、產業集聚和公共服務高地,是形態、業態、生態、文態“四態融合”展現城市形象的“客廳”和“窗口”。

該區域水安全保障規劃以提高供水保障程度、城區防洪為重點。供水方面,通過利用地形等有利條件,加大新盛湖水庫、登月湖水庫等重點水源工程建設力度;實施城鄉供水工程,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防洪方面,重點開工建設綦江城區防洪提升工程,強化城鎮防洪與城鎮景觀的完美結合,同時,實施水文站網等智慧水利建設,提升綦江城區整體防洪能力。

西部中低山區:以永新鎮、中峰鎮、篆塘鎮、郭扶鎮、東溪鎮、丁山鎮等區域為重點,該區域是綦江區重要生態屏障、生態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區,以突出保護生態為首要任務。重點打造高廟休閑養生、康體養生旅游度假區;形成郭扶鎮歷史街區、東溪古鎮等歷史文化旅游景點;形成中峰蟠龍抽水蓄能電站等極具體驗性的工業旅游項目。

該區域水利發展以民生水利、生態環境保護為重點,在民生水利方面,規劃引提水及連通工程,有效調配水資源,提高當地地表水資源利用效率,利用有利地形條件,重點建設福林水庫、梅子橋水庫等水庫工程,建立起高效的水資源供給保障體系;實施村鎮供水工程,全面解決城鄉飲水安全問題;規劃綦江區梅子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提高農業灌溉保障率,助力綦江農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方面,開展重點河湖生態保護和綜合治理及流域水美鄉村建設工程,實現良好水環境目標;加強流域內綠色水電創建及標準化改造,提升農村清潔能源利用率。

東部低山丘陵區:以隆盛鎮、永城鎮、石角鎮、三江街道、扶歡鎮為規劃區域,該區域是綦江區集聚新增產業和人口的重要區域,是全區重要的制造業基地。發展方向為:一是推進產業基地轉型升級發展,二是推動區域間共建共享,建成綦萬創新發展新區。

該區域水安全保障規劃以提高供水保障程度為重點。通過重點建設四合頭水庫、小灣水庫等水源工程項目,解決區域用水問題;規劃村鎮供水工程,積極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

南部中低山區:以打通鎮、石壕鎮、趕水鎮、安穩鎮為規劃區域,該區域是綦江區重要的工業基地,發展重點為:支持打通鎮、石壕鎮、趕水鎮、安穩鎮轉型發展非煤產業,推動實施一批基礎設施、民生改善、產業接續、鄉村振興等重點項目,發展壯大鎮域經濟,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該區域以提高供水保障程度、城鄉防洪治理和水環境保護為重點。供水方面,規劃引提水及連通工程,有效調配水資源,重點規劃建設大型水庫藻渡水庫、安江水庫、雙豐水庫及獐獅壩中型水庫等,后期將以大型水庫為節點開展渝南水資源配置規劃,建成綦江水塔,形成高效的水資源供給保障體系。通過實施一批村鎮供水工程項目,全面解決城鄉飲水安全問題;城鄉防洪方面,重點加強中小河流重點河段綜合治理;水環境保護方面,實施觀音河、玉明河等重點河湖生態保護和綜合治理,有效改善河湖生態環境,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第三章消除洪水隱患,保障江河安瀾


遵循“兩個堅持、三個轉變”[1]的防災減災新理念,防洪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雙管齊下,科學謀劃防洪工程項目、加快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設,合理提升城鄉防洪標準,著力解決城鄉防洪薄弱環節,提升洪水防御能力。


第一節 實施防洪工程提升行動

實施城區防洪提升工程。由于綦江城區地勢低洼,且受下游閘壩頂托壅水、河道淤積阻水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洪水宣泄不暢。通過實施城區防洪提升工程,貫徹“蓄泄兼籌,以泄為主”的指導方針,達到城區防洪的目的?!靶顾狈矫?,對綦江重要河道實施清淤疏浚、航電梯級優化改建等河道整治工程,可消除阻水影響、增加河道行洪能力。同時分片區加強堤防工程建設,并對嚴重礙洪的房屋實施拆遷,合理分洪,切實保障綦江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靶钏狈矫?,在綦江城區上游藻渡河上因地制宜新建藻渡大型水庫,通過藻渡水庫對洪水進行調蓄,削減綦江洪峰流量,輔以其他防洪措施提升城區防洪能力,保障城區的防洪安全。后期將開展安江大型水庫前期研究工作,待安江水庫建成可配合藻渡水庫聯合調度發揮防洪作用。

加快綦江干流防洪治理。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以及相關規劃,以保護城市和重要鄉鎮為重點,加快實施綦江干流防洪治理,推進重點防洪城鎮達標建設,優先實施現狀防洪能力與規劃防洪標準差距較大城鎮的防洪工程建設。對重要鄉鎮,主要通過實施河道清淤疏浚與堤防工程建設,提高鎮鄉防洪能力。規劃綜合治理河長17km。

加強中小河流綜合治理。堅持河道治理與地域傳統文化和風土人情相結合,遵循河流自然形態,提高河流自凈能力,維護河道生態平衡,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有條件的地區可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結合水生態保護與修復、鄉村旅游、美麗鄉村建設等實施整條流域系統、綜合治理。本次規劃優先解決綦江城鎮及人口聚集重點區河段防洪不達標、洪災損失大、近年洪澇災害頻發、河堤損毀嚴重等問題河段,使治理河段基本達到防洪標準。規劃實施中小河流治理項目6個,規劃治理河長45km。

實施山洪溝治理。堅持確有所需、突出重點、因地制宜、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強化山洪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在山洪災害頻發地區,以增強沿岸城鎮、集中居民點、重要基礎設施等防洪對象的山洪災害綜合防御能力為目的,根據輕重緩急實施重點山洪溝綜合治理,暢通山洪出路?!笆奈濉逼陂g,規劃治理重點山洪溝5條,治理河長13km。


第二節 提升薄弱環節防洪能力

加強澇區治理。加強防洪薄弱環節排查和整治,建立防洪風險點等級管理制度。統籌沿江防洪排澇和城市建設、基礎設施災后重建工作試點,因地制宜,因城施策,防御外洪與治理內澇并重,有效提升城市防洪排澇能力?!笆奈濉逼陂g,重點對綦江三江老街、文龍街道、石角鎮和篆塘鎮進行澇區治理工程,治澇區總面積8.6km2。

消除防洪工程安全隱患。堅持以防為主,扎實做好水庫(水閘)、江河堤防等工程隱患排查、安全鑒定、除險加固,嚴格水庫(水閘)降等與報廢。全面消除現有病險水庫安全隱患,對現有31座?。?)型病險水庫(水閘)進行除險加固,實現水庫安全鑒定和除險加固常態化。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應同步完成水庫雨水情測報、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健全水庫安全運行監測系統。


第三節 提高監測預警預報水平

以推進水文現代化為重要抓手,不斷加強水文監測、預報預警等設施建設,注重設施日常維修養護。優化水文監測站網布局和功能,實施水文監測自動化升級改造,加強河流水生態流量監測,完善水文監測預報預警體系,有效提高中小河流預報精度,延長洪水預見期?!笆奈濉逼陂g,新建水文站1處,水位站1處,升級改造已成7處水文站監測設施,完善各水庫水雨情監測設施。


第四節 加強水旱災害風險防控

結合綦江區氣候變化引發極端天氣影響和防洪形勢變化,科學提高防洪標準,增強全社會安全風險意識,最大程度預防和減少水旱災害造成的損害;構建非工程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山洪災害綜合防災減災體系。推進重要河流(水庫)預警斷面洪水預報及調度方案等各類預案方案等編制工作,開展重點城(集)鎮山洪災害調查評價工作和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水旱災害)普查工作,實行山洪災害危險區動態管理。加強應急抗旱供水保障,加大區域性季節性區域蓄水、儲水力度,提升應急抗旱供水能力。

——實施城區防洪提升工程:城區河道治理工程(河道清淤疏浚、樞紐改建工程)、干流堤防建設工程(下北街片區、菜壩片區、火車站片區、橋河片區、三江片區、古南中學片區、通惠河口—城北大橋、北渡老街片區、沱灣片區的堤防建設、房屋拆遷、排澇等項目)、支流堤防建設工程(通惠河、登瀛河、蒲河)。綜合治理總河長15.29km,征地拆遷面積24.88萬m2。

——開展綦江區蓋石場鎮段河道、綦江區篆塘鎮場鎮段綜合治理工程(羅家祠堂—鐵馬大橋段)、綦江區適中街段河道綜合治理工程、綦江區升坪河段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共4項綦江干流綜合治理項目。綜合治理總河長17km。

——開展福林河東溪河段、蒲河石梁河段、福林河福林場鎮段、蒲河流域、羊渡河流域、清溪河流域等6項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規劃治理河道長45km。

——開展羊渡河梨園村山洪溝治理工程、新盛正自河山洪治理工程、石角牛渡河山洪溝治理工程、打通鎮雙壩村山洪溝治理工程、東溪鎮柏楊壩山洪溝治理工程等5項山洪溝治理。綜合治理河長13km。

——建設防洪水庫藻渡水庫??値烊菁s2.0億m3。開展安江水庫前期工作,總庫容約1.15億m3。

——開展三江老街治澇項目、文龍街道大石路、五福路治澇項目、石角場鎮段治澇項目、篆塘鎮治澇項目共4項。治理河長5km,治澇區總面積8.6km2。

——消除防洪工程安全隱患:實施31座?。?)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

——新建15個雨量站,布設14處自動水位儀,在超過100km2的支流建設水文站,新建羊蹬站,實施古南水文站水毀修復和改造。

第四章齊抓節水與供水,構建城鄉供水網絡


針對新形勢下綦江區節水與供水方面存在的問題,本次規劃堅持節水優先,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依托渝南水資源配置工程及規劃建設藻渡水庫、安江水庫等重點骨干水源工程,形成綦江水塔格局,優化現狀水源工程配置格局,提高現狀水源工程有效利用水平,全面提高各區域供水保障程度,穩步推進城鄉一體化供水;開展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暢通農業供水網絡。規劃初步形成綦江供水網絡體系,多措并舉提升城鄉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第一節堅持節水優先政策

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始終把水資源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剛性約束,貫徹落實國家節水行動和重慶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強重點領域節水,推進農業、工業、城鎮等領域節水。

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強化節水約束性指標管理,健全水資源剛性約束指標體系,嚴格實行區域流域用水總量和強度控制。強化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管理,壓減高耗水產業規模,積極發展節水型產業。加強取用水計量監測,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取用水監管。

健全節水工作機制機制。完善節水監管機制,強化各級政府主體責任,推動將節水主要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加強節水宣傳教育。實施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通過加強節水宣傳,構建節水型居民小區、節水型單位、節水型企業,鼓勵全區節約用水,充分發揮節水載體的節水示范引領作用,年節水能力16萬m3。

農業節水:適當調整種植結構,積極發展節水型農業,盡量減少大水漫灌型用水。開展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建設節水灌溉骨干工程。根據節水要求,以水定產,力求少而精,提高水資源附加值,提高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

城鎮生活節水:一是構建城鎮高效水系統,創建節水型城市。推廣海綿城市建設模式,新建小區、城市道路、公共綠地因地制宜配套建設雨水集蓄利用設施。二是實施供水管網改造工程,降低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三是推進公共領域節水。加大市政園林綠化灌溉設施建設改造,大力推廣節水型器具,實現公共領域節水目標。

工業節水: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對效益低,耗水極高的企業實行關、停、改的政策,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在火力發電、鋼鐵等七大重點高耗水行業建成一批節水型企業。引導工業企業推廣應用高效冷卻、洗滌、循環用水、廢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產工藝替代等節水工藝和技術,加大工業節水改造力度。


第二節加快供水骨干水源工程建設

綦江區水系發達,河流眾多,過境水量大,本次規劃優先利用過境水,合理開發利用當地水,因地制宜建設水源工程,推進重大引調水工程,加快供水骨干工程建設,加快已成、在建工程配套設施建設,構建以大中型為主、大中小微并舉的水源工程體系,形成多源互補、區域互通、互為備用、集約高效、保護優先、充分利用的供水水源保障和利用體系,補上工程性缺水短板。

“十四五”期間,重點建設藻渡大(2)型水庫。藻渡水庫綦江供水范圍主要為綦江河右岸片區重點缺水城鎮,待藻渡水庫建成后,綦江城區將由魚欄咀水庫和藻渡水庫共同供水,形成城區雙水源供水格局。抓緊推進安江水庫前期研究工作;開展獐獅壩中型水庫的前期工作,建設實施福林、梅子橋水庫等2座中型水庫,其中福林、梅子橋兩座中型水庫主要為綦江河左岸西部和北部片區供水。適時建設新盛湖等7座?。?)型水庫、中崗等2座?。?)型水庫,開展李家灣等2座?。?)型水庫、西山二庫等1座?。?)型水庫的前期論證工作,解決局部區域用水需求。

加快推進城鄉應急備用水源建設和提質增效。開展渝南水資源配置工程前期研究工作,并依托金佛山水庫、藻渡水庫、安江水庫等大型水庫建設渝南大型罐區;將重點實施綦江城市備用水源調整工程、聯合—古岐水庫水源連通工程等水源連通工程,緩解局部區域缺水問題;實施綦江區高廟應急供水工程實施方案,從新民水庫提水至已建高廟水廠,解決高廟龍泉水廠水源問題;實施綦江區三角鎮三岔河水庫提水工程,解決橫山鎮供水問題;開展郭扶梅子橋水庫至高廟片區提水工程前期論證工作,解決高廟片區發展用水問題。


第三節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

按照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鄉村振興戰略部署,聚焦民生改善,統籌規劃建設水源工程和城鄉供水工程,推動形成主體統一、水源統籌、水量保障、水質無憂的城鄉一體化供水新格局。城區建設規?;笮退畯S統一集中供水和管理,重點推行“企業化、專業化、規范化、法治化”管理,推動現有城鄉供水主體減數量、增質量、強實力,提升城鄉供水保障水平;對于條件較好地區,通過城市供水管網延伸周邊村鎮,結合水源工程建設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其余重點地區,以人口聚集的鎮(街道、老鄉場、旅游區)或行政村為中心,依托水源工程建設,既有街鎮級水廠改造或新建規?;┧こ?,擴大規?;┧こ谈采w范圍;人口居住極為分散地區,加強分散小型農村供水工程標準化建設。

加快推動城區供水工程建設。綦江城區目前由文龍水廠、通惠水廠和三江四鋼水廠三座規?;畯S供水,規劃在通惠街道東部新城新建一座5萬m3/d凈水廠,解決綦江區東部新城供水問題,在通惠街道新建共同組團供水工程,新建高位水池2000m3/d,解決恒大片區供水問題。在城區重點實施北部新城供水管道延伸工程、綦江發展大道及登瀛大道管道安裝工程等管道延伸及改造,擴大規?;┧こ谈采w范圍。本次共規劃5項城區供水工程,新增供水人口共18萬人,實現城鄉供水同標準、同質量、通服務。

積極推動村鎮供水工程。綦江區各個場鎮目前大多已有場鎮水廠,本次在安穩鎮、永城鎮、石角鎮、打通鎮、石壕鎮、新盛街道、隆盛鎮、中峰鎮、古南街道新建或改擴建規?;畯S以及配套輸配水管網解決局部區域規?;┧畣栴},擴大規?;畯S供水覆蓋范圍。對離場鎮供水區域較遠或人口居住極為分散地區,主要采取加強分散小型農村供水工程標準化建設的工程措施,綜合采取配套、改造、升級、聯網等方式,輔以新建措施,全面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促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向安全型、穩定型轉變。本次共規劃92項村鎮供水工程,共改善約30萬人飲水問題。


第四節實施現代化灌區建設

規劃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以綦江糧食主產區、規?;卟?、經果林等生產基地為重點,按照現代化農業建設要求,加快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促進灌區提檔升級,提高灌溉供水保障率。

“十四五”期間,擬重點規劃綦江區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項目,開展項目前期工作,整治渠道總長11km,改善有效灌面1.5萬畝。增強農業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

專欄4:城鄉供水工程

——實施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項目建設,節水目標16萬m3。

——開工建設藻渡大型水庫1座,總庫容2億m3,開展安江大型水庫前期研究。

——開工建設福林、梅子橋中型水庫,開展獐獅壩水庫前期工作,總庫容4719萬m3。

——適時建設新盛湖、馬龍、金釵湖、小灣、四合頭、登月湖、李家灣、青明堂、中崗、高屋基等10座重點小型水庫建設,開展李家灣、雙河口、西山二庫等3座小型水庫建設前期論證工作。

——實施綦江區高廟應急供水工程、綦江區三角鎮三岔河水庫提水工程等2項工程、開展郭扶梅子橋水庫—高廟水廠提水工程前期論證工作;實施綦江城市備用水源調整工程、聯合水庫—古岐水庫水源連通工程2項連通工程;開展渝南水資源配置工程前期研究。

——實施城區供水工程綦江東部新城水廠、綦江區共同組團供水工程、北部新城供水管道延伸工程、綦江發展大道管道安裝工程、登瀛大道管道安裝工程共5項,新增供水人口18萬人。

——實施村鎮供水工程石壕鎮至打通鎮輸水管道工程、石壕鎮河口壩至樟獅壩輸水管道工程、安穩場鎮供水改擴建工程、綦江區慶江工業園區供水工程、石角鎮供水改擴建工程、打通鎮大羅供水改擴建工程、新盛街道供水改擴建工程、中峰鎮供水改擴建工程、隆盛鎮場鎮供水工程、綦江區古劍山拱橋供水工程、農村供水保障工程項目(70個);開展前期工作項目有東溪場鎮水廠改擴建工程、三馬口水庫至趕水鐵石埡水廠輸水管道工程、東溪水廠至高速路口片區供水管道安裝工程、綦江區永新場鎮周邊供水保障工程;儲備項目有綦江區老瀛山水廠工程、綦江區中峰蟠龍水廠工程、綦江區白云觀水廠工程、青龍湖水廠擴建工程、郭扶水廠擴建工程、北渡水廠擴建工程、永城水廠擴建工程、篆塘水廠擴建工程、綦江區丁山水廠擴建工程,改善供水人口約30萬人。

——開展綦江區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項目前期工作,整治渠道總長18km,整治渠道總長11km,改善有效灌面1.5萬畝。


第五章加強保護與修復,改善河湖面貌


以保障生態安全、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的要求為目標,按照“重保護、強修復”的思路,堅持保護優先、自然修復與治理修復相結合,實施水生態保護及修復,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建好幸福美麗河湖。


第一節持續推進河長制工作

認真貫徹《重慶市河長制條例》,強化河長履職盡責,建立和完善河長制考核制度,繼續將各級河長履職狀況納入各級民主生活會內容,全面推行“河長+檢察長”、“河長+警長”等協作機制,強化巡(護)河隊伍建設,建立社會監督員體系,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流管理保護機制。

科學編制、開展新一輪“一河一策”方案,深化跨省市、跨區縣河流聯防聯控,開展區級示范河流創建。積極支持推進跨省市、跨區縣河流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工作。


第二節大力推進水土保持生態建設

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并與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相結合,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

“十四五”期間,擬規劃7個水土保持重點骨干工程,主要治理區域為通惠河、綦江河、新盛河和永豐河流域,其中重慶市綦江區通惠河流域蘭花基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實施完成,其余6個項目開展前期工作。主要建設內容為實施坡封禁治理、保土耕作、水土保持林栽植等水土保持措施,治理面積合計68.52km2。


第三節加強重點河湖生態保護和綜合治理

“十四五”期間,加大重點河湖生態保護修復和綜合治理力度,實施重點河流、河段、湖庫生態修復。規劃實施綦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一期)PPP項目、登瀛河水生態環境修復工程、橋河水生態環境修復工程、沙溪河水系連通工程,適時建設北渡片區河流水生態環境修復工程、鎮紫河河道綜合治理工程、通惠河后溪河段河道綜合治理工程、觀音河河道綜合治理工程、丁山河河道綜合治理工程、玉明河大羅河段綜合治理工程、扶歡河河道綜合治理工程等11個重點河流區域生態保護修復與治理工程。達到改善河流水質,修復河流水生態,治理河流水環境,提升河道景觀環境的目的。


第四節持續開展水美鄉村建設

結合村莊建設和產業發展,對村鎮人口密集、河道淤積堵塞嚴重、水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的農村,開展農村水系綜合整治,建設水美鄉村。

“十四五”期間續建完成綦江區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工程,開展丁山河流域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工程前期工作,綜合治理河道長61.2km,對淤積嚴重的河段進行清淤,保證河道通暢、河道岸線整治等。從而恢復河湖基本功能,修復河道空間形態,改善河湖水環境質量。


第五節促進農村小水電綠色發展

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保護山區生態環境為目標,加強農村小水電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強化農村小水電現代化建設,推動農村小水電規范發展、科學發展、綠色發展?!笆奈濉逼陂g,規劃實施5條流域電站綠色水電創建及標準化改造工程,提高電站安全生產水平。

專欄5:河湖保護與修復工程

——實施綦江區通惠河流域蘭花基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開展綦江區黃沙水庫項目區國家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綦江區永豐河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綦江區綦江河流域(城北大橋至綦江大橋段)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綦江區通惠河流域(新中醫院—污水處理廠段)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綦江區新盛河流域(書香名都—沙溪河入河口段)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綦江區通惠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等6項水土保持生態建設項目前期工作。治理面積合計68.52km2。

——實施綦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一期)PPP項目、登瀛河水生態環境修復工程、橋河水生態環境修復工程、北渡片區河流水生態環境修復工程、沙溪河水系連通工程、鎮紫河河道綜合治理工程、通惠河后溪河段河道綜合治理工程、觀音河河道綜合治理工程、丁山河河道綜合治理工程、玉明河大羅河段綜合治理工程、扶歡河等11項河道生態保護和綜合治理項目。

——續建完成綦江區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工程,開展綦江區丁山河流域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工程前期工作共2項工程。

——實施農村水電綠色發展項目(綠色水電創建及標準化改造)。

第六章強化管理能力建設,提升公眾服務水平


第一節依法治水管水,維護良好水事秩序

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等涉水法律法規,強化水利法治建設,進一步修訂完善涉水規范性文件,加強水利法治機構和法治隊伍能力建設,逐步建立健全涉水法治體系。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嚴厲打擊非法采砂、水土保持、涉河建設、河庫空間、水文設施等領域違法行為,深入推進水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積極探索創新水行政執法機制體制,推進“互聯網+水行政執法”建設。加強水利法治宣傳教育,做好水利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和信訪調解,有效化解水事矛盾糾紛。積極支持水生態環境公益訴訟。


第二節嚴格水資源管理,優化水資源利用

以“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系統護水”為目標,深入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完善水資源剛性約束指標體系,研究制定水資源承載能力預警、取水許可告知承諾、生態流量管理等制度,強化水資源在規劃決策、項目建設布局及區域發展中的剛性約束作用。全面開展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完成重要河流水量分配,基本形成全流域水量分配格局。切實加強取用水許可管理,深入推進取水許可告知承諾制改革,全面實施取水許可電子證照,完善取水許可限批工作制度,優化水資源監控系統結構。加強水資源水環境保護,抓好河流生態流量和地下水管控指標確定,加強國家級、市級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和控制斷面水量水質監測,建立生態流量、水量監測預警和調度機制。


第三節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務水平

持續推進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間、減跑動,嚴格落實首問責任制、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許可公示和“一窗受理、一窗出件”“好差評”等制度,持續推進“一件事一次性辦”,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廣水土保持、水資源論證區域評估和告知承諾制等審批新模式,探索實施涉水專題“一稿制”“零跑動”審批新方式,積極探索和推廣購買第三方服務開展技術審查。堅持陽光用權,做好行政審批事項事中事后監管。


第四節強化河湖監管,推進幸福河湖建設

嚴格涉河建設項目和河道采砂監管,深入推進“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實行河庫水域岸線、河道采砂、水能資源等河道、水庫開發利用與保護分區管理,明確河庫開發利用和保護要求,充分發揮河庫功能,有序推進河庫休養生息。完善河道等級劃分,研究制定河道分級管理意見。

強化河道管理基礎工作,全面劃定河湖管理范圍,開展河湖水域岸線登記。加強河湖空間用途管制,建立建設項目占用水利設施和水域岸線補償制度。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落實河庫管護主體、責任和經費,完善河庫管護標注體系和監督考核機制。全面推行河道砂石資源費公開拍賣制度,規范河道采砂行為,確保行洪安全,河勢穩定。強化河湖管理能力建設,因地制宜推行“河長制”等管理責任機制。積極運用衛星遙感等先進技術強化河庫監控,堅決依法查處非法侵占河湖、非法采砂等行為。


第五節創新工程管理,提高建設運營能力

抓好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建立水利工程智慧建管平臺,積極推廣BIM等技術,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全生命周期、全要素智慧管理,對項目設計、招標、監理、進度、施工、質量、資金、變更、合同、驗收、運營等關鍵環節進行清單式管理、全流程監控。持續開展以水利安全文明工地建設為重要抓手,以施工現場制度化、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為重要依托,以爭先創優,爭創大禹獎等國家級獎項為主導目標,全面全方位提升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水平。加強水利工程造價管理和服務。完善水利市場誠信體系構建及評價運用機制,創新水利工程質量檢測方式,確保工程質量“百年大計”。

加強水利工程安全運行管理。建立健全已成水庫安全責任體系,落實管理制度,加強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完善水庫大壩雨水情測報和安全監測設施。加快推進水庫、堤防、水閘劃界確權工作。加強水利工程水量調度管理,提升水利工程調度科學化、規范化、智能化水平。建立水庫安全鑒定、除險加固、維修養護常態化管護機制,完善考核制度和激勵措施。推進水利工程規范化、標準化管理,對鄉鎮分散管理的小型水庫推行政府購買服務、集中管理和“以大帶小”管護模式,充分發揮已成水利工程效益。


第六節深入實施后期扶持,改善移民生產生活條件

深入實施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改善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生產生活條件。以移民美麗家園建設為抓手,實施區縣級示范項目,促進集中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更加完善,村莊環境干凈、整潔、有序。以產業轉型升級為突破,因地制宜扶持特色產業,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促進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產業興、百姓富。以和諧穩定為目標,及時足額發放后期扶持直補資金,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類型創業就業培訓,補齊散居移民基礎設施短板。加強后期移民資金監管,確保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地落實。


第七節完善體制機制,提升水治理能力

推進優化水資源、河湖岸線、水土保持等管理,統籌監管與執法的協作聯動,實現水利監管執法常態化、規范化。探索建立水利“一張圖”動態監管機制,強化水工程、水生態空間管控。探索水利工程“并聯式”驗收新模式,開展主體竣工驗收和征地移民等專項驗收。建立水利資金集中統籌和競爭立項機制,充分發揮項目集聚效應、疊加效應。創新水庫移民利益聯結機制,積極探索“飛地經濟”“物業經濟”新模式,深化移民后期扶持產業項目形成資產“三權”改革。推動水利工程管護和效益發揮機制改革,開展市場化、社會化管理模式試點。探索推行河道物業化管理。適時推進水利非稅收入征管體制改革,做好水資源費、水土保持補償費、砂石資源費等征管改革。探索水利工程保險機制。加強水利工程質量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建立與現代工程管理相適應的建管體系。


第七章提升科技文化水平,促進水利高質量發展


第一節創新水利科技文化體制機制

完善科技管理基礎制度,支持設立水利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建立健全水利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構建“產學研”一體化機制。加強水文化宣傳,促進水文化的保護傳承及弘揚。推進水文化與旅游等融合發展。


第二節強化水利新技術研發及應用

結合工作現狀所需,研究和發展包括農業節水、防洪保安、水土保持、河庫生態修復、村鎮供水等方面的水利科技項目。提煉并開展課題攻關,積極推進BIM、盾構、頂管等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材料以及前沿技術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加強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水利有效集成和融合發展。


第三節保護傳承弘揚水文化

提升打造水文化內涵。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因地制宜把當地人文歷史、傳統文化、自然風光等元素融合進去,體現先進設計理念,提升水文化內涵,打造水文化帶(基地)。加強水利文化景觀建設。依托丁山湖、茶樹灣水庫、紅花湖、梅家溝水庫、響馬河、清溪河等河庫湖資源,全力打造水利風景旅游區,保護傳承水文化,助推全域旅游發展。

設水情教育基地,推進中小學生水情教育工作;開展重點水利工程、水利服務民生、水利改善生態環境等宣傳工作;定期組織社會群眾和中小學生參觀水利工程;開展水利宣傳人才培訓工作。


第四節加快推進智慧水利建設

“十四五”期間,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著力提升水利公共服務水平,以互聯網融合創新為突破,提高水利數據和平臺利用效率,加快推進“互聯網+”水利公共服務。結合重慶市綦江區水利信息化建設現狀和業務需求,規劃綦江區水利感知體系建設、完善水利信息網、構建統一數據中心、重點水利業務應用等多方面內容,作為綦江區智慧水利先期實施重點工程。

同時,加強綦江區水文站網建設,興建15個雨量站,布設14處自動水位儀,在超過100km2的支流建設水文站,新建羊蹬站作為藻渡水庫入庫站,對古南水文站實施水毀修復和改造;研制基于“互聯網+”的水文應急監測信息管理平臺。

專欄6:水利科技文化工程

——研究和發展包括農業節水、防洪保安、水土保持、河庫生態修復、村鎮供水等方面的水利科技項目。

——開展水文化建設,打造水文化帶(基地)。

——建設水情教育基地、開展水利宣傳工作、開展水利宣傳人才培訓工作。

——開展智慧水利建設,包括綦江區水文站網建設、綦江區水利感知體系建設、完善水利信息網、構建統一數據中心、重點水利業務應用、系統集成、網絡安全體系、保障體系建設共8個方面。


第八章激發改革活力,破解水利發展瓶頸


按照“重創新、破瓶頸、激活力”的思路,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協同發力,推動水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破除水利改革發展瓶頸,增強水利發展后勁。


第一節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保障水利建設資金需求

保持適度財政投資強度。繼續將水利作為公共財政投入的優先領域,完善公共財政水利投入政策,保持財政投入力度總體穩定。加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水利建設力度。對資金預算實行全過程績效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增加水利信貸資金,鼓勵信用優良企業通過企業債券、項目收益債等多種方式籌措。重大引調水和大型水庫等重大水利工程實行“一事一議”“一項目一方案”的投融資方案。

創新項目投融資方式。統籌增量項目建設和存量資產盤活,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水利工程建設運營,構建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投融資體系。結合綦江實際,綜合運用建設—運營—移交(BOT)、建設—擁有—運營(BOO)、建設—擁有—運營—轉入(BOOT)、轉讓—運營—移交(TOT)、改建—運營—移交(ROT)和PPP 等多種方式推進水利領域項目建設運營。探索選擇一批已成水利工程,通過股權出讓、委托經營、整合改制、資產證券化(REITs)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所籌資金用于水利工程建設。

推進一體化建設運營。加快國有企業的市場化改革,推進水利投融資平臺的市場化改造。鼓勵并推進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實行水源工程、供水排水、污水處理、中水回用等一體化建設運營。加強水利資產的運營管理,因地制宜發展水中經濟,對公益性較強的水利工程,可采取配置經營性資源,或與經營性較強的自來水廠、旅游、康養等項目組合開發經營,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運營。加強水源建設同供水市場的銜接,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


第二節推動產權制度改革,激發水利發展活力

積極推進農村水利集體資產“確權、賦權、活權”,盤活農村水利集體資產,穩妥有序開展農村水利集體資產“三變”改革;積極推進農村供水、水土保持、移民后期扶持等水利財政資金股權化改革,讓農村集體組織和農民持股,享有股份權利。以產權責任明晰化、管護模式科學化、運行機制高效化、經費保障制度化、監督機制規范化為引領,持續鞏固提升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成果。


第三節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夯實水利高質量發展基礎

加強水利人才隊伍建設。為適應水安全保障新要求,要全面提升水利系統干部隊伍素質,切實增強水利勘測設計、建設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加大基層水利職工在職教育和培訓力度,完善人才評價、流動和激勵機制,加強水利技能人才培養選拔,充分發揮技能人才作用。積極支持水利人才橫向、縱向輸送,加快人才流動速度。大力引進、培養和選拔專業技術人才為綦江區水利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第九章南部中低山區水安全保障規劃


第一節區域基本情況

本區域主要分布在綦江區南部藻渡河、松坎河、羊渡河中下游的河谷丘陵地帶,以中低山深丘為主,一般海拔300m—800m。鄰近貴州省,包括趕水鎮、安穩鎮、打通鎮、石壕鎮共4個鎮。幅員面積520.2km2,2020年常住總人口18.25萬人,占全區人口的22.24%;GDP73.45億元,占全區的14.68%;耕地面積27.9萬畝,占全區的19.53%,其中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19萬畝,占全區的12.12%。

在分區發展戰略上該區域劃分為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發展試驗區,是綦江區重要的工業基地,規劃發展重點為:支持打通鎮、石壕鎮、趕水鎮、安穩鎮轉型發展非煤產業,推動實施一批基礎設施、民生改善、產業接續、鄉村振興等重點項目,發展壯大鎮域經濟,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2020年,該區域目前共有4座?。?)型水庫,12座?。?)型水庫,水庫總庫容1179.93萬m3,興利庫容944.52萬m3,年均供水量880萬m3。還有一些山坪塘等蓄水工程,其中山坪塘年均供水量為128萬m3,引提水工程年均供水量3269.5萬m3。


第二節存在問題分析

工程性缺水突出,城鄉供水安全保障程度不高。一是工程水源保障能力弱。該區域水庫工程只有4座?。?)型水庫,12座?。?)型水庫,骨干水源工程少,根據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基準年及規劃年均存在較嚴重缺水現象,無法提供水源安全保障。二是供水設施覆蓋率不足。區域規?;畯S未全覆蓋,部分水廠超負荷運行,農村部分供水管網等設施老化,影響群眾用水安全。

防洪減災體系不完善,防洪能力不強。該區域位于藻渡河、松坎河、羊渡河中下游的河谷丘陵地帶,一是防洪基礎能力不強。過境洪水峰量大、持續時間較長,區域防洪工程措施未達到規定防洪標準。防汛預警預報系統不完善,水文監測尚未實現有防洪任務的河流全覆蓋,墑情監測水平較低。大中型攔蓄洪水設施少,上游大型藻渡水庫等尚未建成,缺乏骨干大中型水庫攔蓄洪水。二是山洪災害防治難度大。近年極端天氣增多,山洪災害事件頻發,且涉及面廣,山洪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伴隨發生,災害損失日趨嚴重,加之山洪災害有突發性、偶然性等特征,致使防治難度極大。三是洪災損失較大。隨著經濟的增長、人口財富集聚加快,同等量級洪水造成的洪災損失將越來越大,對防洪保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保障防洪安全任務將更加艱巨。

水科技水文化基礎薄弱,影響水利高質量發展。一是水科技較薄弱。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區域鄉鎮基層水利人才存在不足,水利科技創新方面,科研平臺缺乏,體制機制尚未有效建立,科技研究薄弱;水利信息化、智慧化水平不高。二是水文化培育尚不完善。水利遺產、水文化古跡、紅色革命文化精神挖掘保護弘揚不夠。水利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快水利科技創新,通過實施藻渡水庫等重大水利工程,攻克一批技術難關、研發一批新技術新工藝、應用一批新技術新成果,有效提升水利科技含量。


第三節規劃任務

針對南部四鎮水安全所存在的問題,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規劃重點從防洪減災、城鄉供水網絡建設、水利科技文化三個方面進行分項規劃。

1.加強防洪減災工程建設

十四五期間,防洪減災治理重點從綦江干流綜合治理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山洪溝治理工程等方面規劃。其中,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規劃7項,重要支流綜合治理工程規劃、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規劃、山洪溝治理工程分別規劃1項。

專欄7:南部四鎮防洪減災工程

——開展綦江區適中街段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前期工作,治理河長6km。

——適時建設綦江區羊渡河及高山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治理河長6km。

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實施石橋溝水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

山洪溝治理工程:規劃羊渡河梨園村段和打通鎮雙壩村山洪溝治理工程。

2.城鄉供水網絡建設

“十四五”期間,城鄉供水網絡建設從水資源節約建設、水源工程建設、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3個方面開展工作。

其中,水資源節約建設方面,配合全區開展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建設節水型居民小區、節水型單位、節水型企業、節水宣傳。

水源工程方面,規劃實施藻渡大型水庫,開展安江大型水庫、獐獅壩中型水庫的前期工作,開展青明堂?。?)型水庫的前期工作,適時建設馬龍?。?)型水庫,實施建設其他小型水源工程。待規劃水源工程建成后,可有效保障南部片區生產及生活用水。

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方面,通過對安穩鎮、打通鎮場鎮進行水廠擴網建設,對石壕鎮場鎮新建規?;畯S,改造趕水鎮輸水管道,并完善相應的管網配套設施,形成城鄉供水一體化供水網。

專欄8:南部四鎮城鄉供水工程

——開工建設藻渡大型水庫,總庫容2億m3,開展安江大型水庫前期研究工作,總庫容1.15億m3。

——開展獐獅壩水庫前期工作,總庫容2550萬m3。

——開展青明堂水庫的前期論證工作??値烊?75萬m3。

——適時建設馬龍水庫??値烊?10萬m3。

——實施綦江區石壕鎮至打通鎮輸水管道工程、石壕鎮河口壩至樟獅壩輸水管道工程、安穩場鎮供水改擴建工程、打通鎮大羅供水改擴建工程、三馬口水庫至趕水鐵石埡水廠輸水管道工程、農村飲水工程新建項目(4項)。改善供水人口約4萬人。

3.水利科技文化工程

“十四五”期間,水利科技文化工程從水利科技發展、水利教育與宣傳、智慧水利建設方面開展工作。


專欄9:水利科技文化工程

——研究和發展包括防洪保安、村鎮供水、水庫建設等方面的水利科技項目。

——結合全區建設水情教育基地、開展水利宣傳工作、開展水利宣傳人才培訓工作。

——結合全區進行綦江區水文站網建設、綦江區水利感知體系建設、完善水利信息網、構建統一數據中心、重點水利業務應用、系統集成、網絡安全體系、保障體系建設等8個方面。


第十章環境影響評價


第一節主要環境現狀

自然地理狀況。綦江區(不含萬盛經開區)位于重慶市西南部、長江南岸綦江流域的中上游,地處四川盆地東南邊緣,介于華瑩山帚狀山脈向南傾沒部分與大婁山山脈向北延伸部分之間,境內山巒起伏,溝谷深切,高低懸殊。地勢呈南高北低走勢,以山地、丘陵為主,山地占67.6%,丘陵占32.4%,海拔高188m—1814m,城區海拔254.8m。綦江區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具有夏長冬短,四季分明,冬少嚴寒,夏多炎熱,熱量豐富,雨量充沛,日照時數多,雨熱同季,無霜期長等氣候特點。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1040.1mm(1970—2016年),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勻,5—9月降水量平均占全年總量的70%。

生態保護紅線。全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70.09km2,占全區總面積的7.8%,森林生態系統是我區生態系統的主要生態系統類型。其中,Ⅱ級保護林地和國家級公益林616.2km2,古劍山—清溪河市級風景名勝區71.70km2,長田市級森林公園7km2,古劍山市級森林公園8km2,萬隆縣級自然保護區47.87km2,長田縣級自然保護區198.51km2,老瀛山市級自然保護區34.10km2,重慶綦江國家地質公園99.8km2。重慶綦江通惠河國家濕地公園4.54km2。


第二節主要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規劃方案涉及的水源、防洪、水生態、科技文化等工程建設將對環境影響產生一定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環境敏感區影響。通過復核,本次規劃水庫基本可以避讓生態保護紅線。工程建設區域基本不占生態紅線或占用少量生態保護紅線,但工程建設、水庫蓄水等會對植物生長環境、動物棲息地、水土流失等造成一定影響。

水資源承載能力影響。綦江現狀當地水資源開發利用率較低。通過規劃渝南水資源配置工程,針對該地區生活、生產、生態用水供需矛盾,從藻渡水庫等大型水庫作為水塔取水,增加綦江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率。

水環境影響。水庫等蓄水工程可能會帶來一定水環境影響,水庫蓄水后,水體交換能力變差,在庫灣和支流回水區等局部水域可能出現富營養化現象。壩址下游河道由于流量減少、水位下降等因素,納污能力降低。綦江區屬于山丘區,大部分蓄水工程壩高水深,水庫存在水溫分層現象,對灌溉作物有一定影響,但可從設計上采取分層取水等措施,結合長距離輸水,水溫對灌溉作物的影響將減小。

生態環境影響。水庫蓄水可能引起水生浮游動植物、底棲動物的增加,庫區魚類生長環境改變,魚的種類可能發生一定改變,對庫周原有陸生動物植物帶來一定不利影響,但水庫蒸發增加降水,為庫周陸生動植物的生長創造有利條件。各類工程建設期,工程區占地范圍內原有地貌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降低土地生產力,引起河道淤積等。移民安置區、水庫蓄水區等區域原有生態平衡因新區建設、水庫蓄水而發生改變,需通過一定的調整期重新達到新的平衡狀態。

水文情勢影響。規劃建設蓄水工程以中小型為主,蓄水工程大多分布在中小支流,壩址以上河道較短,流量較小,蓄水工程建設會在支流上形成一定的靜水區域,水體增大,泥沙容易沉降,下游河道一定范圍內將發生明顯減水,水位降低,流速減緩,規劃實施對江河支流水文情勢有一定影響。同時,對水庫下游沿河取用水對象取水影響較大。

地質環境影響。工程建設對環境地質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岸坡穩定等方面。水庫、堤防護岸、隧道等工程開挖,可能影響原自然邊坡、山體穩定平衡,導致滑坡、錯動、坍滑等。水庫蓄水和水位變動可能影響滑坡體、邊坡、山體的內在作用力和平衡,破壞庫岸及山體結構,可能誘發庫岸滑坡和滑坡體失穩。同時,水庫蓄水、隧洞開挖等,將引起工程區域一定范圍的地下水位壅高或降低,引起地下徑流系統改變,從而對地表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

社會環境影響。水庫等工程建設的淹沒和占地較大,移民安置不當可能引發一些社會問題。移民后靠安置、移民新區建設、專項設施復建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破壞區域植被,對周邊范圍內的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其它環境影響??諝猸h境、聲環境、固體廢棄物環境影響,以及對人群健康的影響主要來自于規劃工程建設期及水庫蓄水期。工程施工可能產生大量土石渣料臨時堆放及永久丟棄,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引起土地退化、河道淤積等;工程施工期產生的“三廢”及噪聲污染等也將對當地居民生活、生產和交通等帶來不同程度的干擾和暫時影響。


第三節環境影響減緩對策和措施

規劃實施后,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水庫蓄水、移民安置、大量點線工程建設將對局部地區帶來一定不利環境影響,水利工程建設所引起的環境影響問題不容忽視,需采取一定的對策措施,盡量減少環境影響。

堅持節約和綠色發展理念。加強用水總量控制,減少對水資源的過度消耗。水資源開發利用要高度重視對河流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配置要保障河流的基本生態環境用水要求,維持河道生態流量。水資源利用要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加快建立全社會的水資源高效循環利用體系,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推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保護生態環境。

認真落實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嚴格執行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高度重視水利工程建設的不利環境影響,加強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及環境影響評價等前期工作,高度重視重要生態環境敏感保護目標的保護。強化對工程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的全過程監督,嚴格落實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落實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措施,最大程度地減少規劃實施的不利環境影響。

嚴格保護生態環境。規劃水利工程應盡量避免占用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飲用水源保護區等敏感目標,盡量避免占用生態紅線;對不可避免占用生態紅線的工程,應優化工程布置,最大程度減少占用生態保護紅線面積。采取相關保護措施,最大程度減低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開展重點保護動植物調查,落實保護對策和實施方案。水源工程建成后劃定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水庫項目應關注低溫水對下游河流生態系統的影響,關注水庫富營養化和對水生生態系統的影響。

嚴格保護土地資源和耕地資源。工程建設要嚴格貫徹執行《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等規定,嚴格占地審批制度,保護寶貴的土地、耕地、林地等資源,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切實做好占地調整和補償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減少基本農田損失造成的影響。

妥善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切實做好工程征地補償、搬遷安置和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確保被征地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保障其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以人為本,科學規劃,充分調查,反復論證,編制切實可行的移民安置規劃,妥善安置,保護環境。

加強規劃實施的環境風險管理。制定突發性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和風險應急管理措施,加強對水文、水資源、生態環境等敏感因素的監測與控制,優化和調整實施計劃和方案,把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控制在最低程度。


第十一章保障措施


綦江區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規劃的實施,涉及全區社會各個層面,需要強有力的保障和支撐。

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強化各級政府水利工作責任,建立上下協同、執行有力的工作機制,為實現規劃目標任務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強化政府頂層設計、政策導向、投資主導和制度保障職能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主導、公眾參與、專家論證的決策機制,推進規劃實施過程中的公眾監督和科學民主決策。加強政府對部門之間協調和監管,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政府對水旱災害、重大水污染事件、水事糾紛等水利突發性事件的預警和應急處理能力,保證全區水安全保障規劃確定的目標和任務全面落實。

優化政策供給。積極爭取中央和市級水利資金投入,爭取政府專項資金支持水利建設,千方百計用好重慶市“十四五”水源工程建設政策;多措并舉,拓寬水利投融資渠道,爭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支持和社會力量參與水利建設與運行。

注重規劃執行。明確規劃重大項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舉措的責任人和進度節點,有序推進規劃項目實施。搶抓項目前期落實,積極協調各有關部門研究解決項目立項、規劃選址、用地預審、征地移民等重大問題,加快審批進度,積極籌措資金,助推項目上馬開工建設。

強化科學評估。建立規劃實施督促檢查機制,加強規劃目標指標和重大任務完成情況評價開展規劃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創新監測方式,科學進行評估;強化監測評估結果應用,及時公開規劃相關信息,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智能問答

便民地圖

政策問答

數據中心

新媒體矩陣

營商環境

微博 公開信箱 智能問答
成人网站在线观看